中國目標在2030年以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并實現碳達峰。隨著相關政策框架逐步搭建和完善,國家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雙碳目標對自身的直接、切實的影響,這種影響也延伸到鄉村。
和工業區和城市不同的是,鄉村生活相對恬淡安靜,但是村鎮的生態環境更為脆弱,面臨飲用水源水質下降、旭畜禽養殖污染、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的問題。
河北省關注鄉村環境建設。今年年初,《美麗河北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中提出,從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標志性行動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
鄉村振興及環境治理是其重要內容。今年6月29日,《河北省新能源發展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文件提出:“鼓勵在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創新開發模式,采用農光、林光、牧光、漁光互補等特色光伏發電開發模式或者結合礦山修復、生態修復開發光伏發電項目。根據不同區域科學測算、合理設置建設標準,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p>
這里提出一個重要路徑:通過將新能源在鄉村的統籌規劃與普及,來實現新能源與鄉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嫁接”,并在這一過程中同步實現鄉村振興以及鄉村環境的治理。
9月21日-22日,在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下,由國家能源集團河北電力有限公司主辦,國際能源網、河北晶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第二屆中國(河北)新能源產業峰會在河北石家莊市隆重舉行。河北省鄉村振興促進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為這一會議提供支持。
與會者交流了分布式光伏、碳交易、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在河北省同步實現鄉村振興和環境治理的案例中,河北省“零碳村鎮”前南峪村的案例受到了與會者的關注。
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前南峪村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因村民生產生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共計1294.08tCO2e,在此期間由植樹造林活動產生的碳匯量約1536.0tCOze。差額為-241.92tCOze,實現了凈零碳排放。這一成果已由權威機構進行碳中和評價與抵消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