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庫存高,讓逆變器企業苦不堪言。
但為何唯獨陽光電源,業績不僅不受影響,還逆勢上漲?
01
逆變器受庫存影響弱,
主因地面電站占比高
10月27日晚,陽光電源發布了三季度業績公告,2023Q1-Q3營收464.15億元,同比增長108.85%;歸母凈利潤72.23億元,同比增長250.53%;Q3單季營收177.92億元,同比增長78.5%;
Q3單季歸母凈利潤28.69億元,同比增長147.29%。
相比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紛紛下滑的錦浪科技和固德威,陽光電源業績可謂逆勢上漲。
業績之所以差異大,主要原因是業務結構不同。
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轉換設備占比40.6%,儲能系統占29.78%,電站系統集成占26.41%。
而固德威和錦浪科技的主營構成中,光儲逆變器占比超70%,自然受歐洲整體戶儲庫存多影響更嚴重。
陽光電源也表示歐洲戶儲庫存確實多,但他們主要在德語區,價格和盈利整體穩得住。
其中逆變器業務,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發貨超83GW,同比增長65%,增速快主要來自地面電站,地面電站占比67%,毛利率40%,穩坐地面電站業務龍頭。
02
增長短期來自儲能、
長期來自氫能
公司前三季度儲能營收137億元,同比增長177%,其中海外收入占比85%,重點仍是歐美的大儲市場;
除了逆變器和儲能,新能源電站開發前三季度也表現優異,Q1-Q3營收127億,同比增長148%,主要受益分布式戶用的快速放量。
儲能系統業務占比2020年后逐年遞增,2023H1已經近30%,如果說,光伏未來幾年增速必然放緩,但儲能未來幾年的增速或市場空間都優于光伏。
公司也明確表示,儲能今年下半年會發力,明年會更好。
但實際上國內儲能利潤率極低,大部分儲能閑置,體現不出價值,只是EPC拼裝不賺錢,陽光電源賺錢主要靠儲能研發,在提高產品利用率和性能方面著手,形成差異化優勢。
除了光儲外,陽光電源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氫能,因為氫能可以說是新能源的終極,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氫能都處于初期,也正因為處于初期,市場增量空間大,誰優先搶占了市場份額誰就會受益。
光伏龍頭布局氫能的也很多,比如隆基綠能,比如陽光電源。
關于氫能,陽光電源表示,國內的氫能市場還處于爆發初期,增長快,但項目落地周期至少2-3年。
氫能發展關鍵是擴大應用,產業鏈中,目前儲運環節滯后,業績方面,氫能想看到盈利短期不顯示,中長期可以做到。
簡言之,從陽光電源三季報也可以看出,因為其業務結構不止逆變器、還有儲能系統、新能源發電等,加之自身品牌、渠道等各方實力,受歐洲庫存影響不大,才得以逆勢上漲。
且氫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因為光伏增速放緩,儲能過幾年也會是類似的結果,氫能才剛起步,如果先發優勢做的好,公司長期便有了穩定的成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