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也卷不贏,躺也躺不平”,這也許是很多中國光儲企業的真實寫照。
文/ NE-SALON小編團
近日,昱能科技發布公告稱,將使用超募資金3億元投資建設“150MWh分布式儲能電站項目”和“30MW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作為中國微型逆變器龍頭企業,昱能科技在此時向下游電站市場發力,其中有何邏輯和背景?請聽小編細細道來。
01. 98%的收入來自境外
昱能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由海歸團隊和民營資本一起創辦的新能源電力電子企業。該企業主營產品微型逆變器的銷售收入占總營收的70%以上;其次是智控關斷器,占比13%。
在分布式光伏領域,微型逆變器可以對每塊光伏組件單獨進行電流轉化,因此要比傳統的組串式逆變器發電量更高、更安全。目前國內做微型逆變器的企業很少,主要有昱能科技和禾邁股份兩家上市公司。由于微型逆變器的價格較貴,國內又沒有政策上的強制限制,下游客戶都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組串式逆變器,所以微型逆變器在國內的市場規模很小。但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出于對電站安全性的考慮,相關法規強制要求光伏發電系統要有“組件級控制”。而微型逆變器則是實現”組件級控制“的關鍵設備,因此昱能科技98%的收入都來自境外。
02.去年超50%的逆變器沒賣出去
2022年6月8日,昱能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但上市后的一年多,昱能科技先揚后抑,曾創下歷史最高點726.50元,到目前已跌破130元(低于163元的首次發行價)。2022年,昱能科技微型逆變器的生產量、銷售量、庫存量分別為185.26萬臺、93.52萬臺、99.69萬臺,這也意味著去年有超過一半的逆變器沒有賣出去。昱能科技對此的解釋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公司開始囤貨;同時,由于公司資金充裕,為提高海外市場的供貨速度,公司增加了庫存補給和海外倉的備貨。
但據昱能科技近日發布的2023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僅為1.8億元,同比減少28.85%;公司毛利率下滑至20.33%,與去年同比下降了10%;公司經營現金流持續向下,從2022年的-3.23億,累積到目前的-9.32億。
03.前有“大象”擋道,后有“追兵”撲來!
昱能科技雖然在微型逆變器領域有一定的市場地位,但與全球微逆龍頭Enphase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北美是微型逆變器的主要市場,而Enphase是一家美國公司,因此該企業近年來的市占比保持在70%左右,形成了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
歐洲作為昱能科技的重要銷售區域,其銷售收入占比與美國相當,各占約30%。然而,歐洲光伏市場當前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據媒體報道,自7月以來,歐洲的光伏組件庫存已經爆倉,預計到年底可能達到100GW;而自今年歐洲光伏市場的組件價格也屢創新低,截至目前累計跌幅已超過25%。以色列微逆巨頭SolarEdge的逆變器產品主要供應歐洲,但近期在歐洲市場變現也遭遇重挫,股價暴跌70%,市值蒸發超過800億。
從國內同業競爭者來看,2022年禾邁股份在微型逆變器領域的全球出貨量,已經超越了昱能科技,位居全球第二。而此前數年,這個老二的位置是昱能科技的。全球光伏光儲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在2022年7月也曾對外表示,將根據市場需求考慮推出微型逆變器產品。陽光電源盯上了微逆這個細分市場,絕對是降維打擊式的威脅,這對相對弱小的微逆企業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對于微逆制造商來說,轉向國內的電站投資建設領域,似乎也沒有什么優勢,因為中國人實在太卷了,現在進入也太晚了。“卷也卷不贏,躺也躺不平”,這也許是很多中國光儲企業的真實寫照。來源:NE-SALON新能薈LY
原文標題:這家光伏龍頭,去年超50%的產品沒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