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因供應端的緊平衡,多晶硅市場步入牛市,多晶硅價格一度2020年約5.5萬元/噸的歷史大底,一路高漲到33萬元/噸,漲了5倍還要多。硅料的供應吃緊和高利潤,刺激了科班玩家的擴產,也吸引了場外玩家跨界而來。
據“草根光伏”梳理的信息,相關廠商投露的項目投資總額達到6000億元左右,規劃建設的產能高達500萬噸,更有20+多晶硅項目開工。另據2023年統計的數據,多晶硅產能遠期規劃已超700萬噸。
盡管規劃規模很大,相關廠商上項目時也信心十足,但部分多晶硅項目的推進并不順利。其中,比較典型的當屬江蘇陽光(600220)。
作為多晶硅行業的“老玩家”,江蘇陽光旗下寧夏硅業曾于2006-2012年從事多晶硅業務長達6年之久,再投多晶硅是重操舊業2022年4月,江蘇陽光宣布了一項頗具雄心的光伏一體化擴產計劃,擬投資200億元在包頭九原建設10萬噸多晶硅、10GW單晶拉棒(包括切片)、10GW電池片及組件項目。
但這個規模很大,瞄向全產業鏈的項目推進速度一直比較慢,毫不客氣的說慢的跟“蝸?!币粯?。2022年12月,江蘇陽光又發公告,將在包頭擬建的項目搬到了寧夏石嘴山,投額資也由200億元削減到50億元,計劃先建5萬噸多晶硅。
實際上,早在2021年12月,江蘇陽光集團與巴彥淖爾市簽訂了投資框架協議,擬斥資351億元建設10萬噸多晶硅、15GW單晶+電池組件等項目。受此利好刺激,江蘇陽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江蘇陽光(600220)一口氣拉了仨漲停。
如今2年光景過去了,江蘇陽光集團的351億項目、江蘇陽光包頭200億項目后改寧夏50億項目,仍未見實質性進展。
與此同時,TOPCon電池片先驅—中來股份總投資140億元擬在山西建設20萬噸工業硅、10萬噸多晶硅項目進展緩慢。
今年6月14日,中來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當前硅料項目正處于投前準備階段,尚未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根據規劃,中來股份計劃是先投32億元建設20萬噸工業硅,同時投11億元建設1萬噸多晶硅項目,爭取2024年投產。
同時,上市公司南玻A的多晶硅項目實施進度也較為緩慢。南玻A本身擁有9000噸多晶硅產能,在斬獲天合光能212億元硅料長單后,計劃在青海投資5萬噸多晶硅項目。
有關青海海西5萬噸項目的進展,南玻A在10月20日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給出“官腔”十足的回復,說項目尚在建設當中,投產時間要視建設進度而定。
從這個回復中可以感覺到,南玻A并不自信,甚至連投產時間都不敢透露。
此前于6月28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南玻A因多項投資進展緩慢而遭到投資者質疑其投資失敗。
也許,現在硅料下跌,南坡A不著急投產,所以硅料項目推進遲緩。但要知道,南玻A可是手握天合長單,按照當前不足0.9萬噸產能,未來履約7萬噸硅料供應,還當加快推進西海項目。
今年6月,南玻A曾發布公告,青海5萬噸多晶硅項目建設期為20個月,這明顯長于多晶硅12-18個月的建設周期。
與南玻A類似,把建設周期拉長的還有寶豐集團甘肅酒泉瓜州5萬噸多晶硅項目,該項目于2022年3月20日開工,到現在19個月了仍未有正式投產消息出爐。
據項目承建方中建四局9月26日發布的消息,該項目已經全面封頂。2023年還剩2個月就一晃而過,寶豐5萬噸項目能否在年內投產還是個未知數。
此外,據《包頭日報》消息,東方日升年產15萬噸多晶硅項目包頭一期5萬噸已于2022年9月份開工,預計今年七八月份投產。查詢相關公告,目前尚未見這5萬噸多晶硅項目投產信息。
今年2月8日,賽能硅業10萬噸多晶硅項目在河南濮陽縣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100億元,計劃于今年10月投產??刹樵児_信息,未見賽能10萬噸多晶硅項目投產消息。
開工時都大張旗鼓的宣傳,很怕全世界不知道,投產時悶頭不說似乎不符合常理?;就茢?,賽能硅業10萬噸項目建設期在拉長。
此前,硅料黑馬青海麗豪5萬噸多晶硅項目于2021年6月開工,2022年7月30正式投產,歷時大約為13個月,創造了“麗豪速度”。
從今年投產的多晶硅項目來看,上產的產能主要來自通威股份、協鑫科技、大全能源、特變電工、東方希望等CR5硅料廠商。
對比2022年底的產能,通威股份新增19萬噸、協鑫科技新增21.5萬噸、特變電工新增18萬噸、東方希望新增約12.5萬噸、大全能源新增10萬噸。
此外,合盛硅業預計新增20萬噸,青海麗豪預計新增10萬噸,清電硅業和其亞硅業預計新增10萬噸,弘元綠能、潤陽股份、晶諾新能源和吉利硅谷各增5萬噸,東立光伏新增4.8萬噸。
在上述廠商當中,合盛硅業的擴產較為激進,一次性投建了20萬噸項目,可項目投產時間也一再延期。合盛甘泉堡項目于2022年3月開工,到2023年3月滿1年,最初計劃5月投產。
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合盛硅業(603260)董事長羅立國表示:“甘泉堡(項目)6月份試車,原則上7月份,最遲8月份就出產品?!?o:p>
但當提到這20萬噸產能是一次性釋放,還是先釋放少量產能時,合盛硅業工作人員又表示,預計年底前會把產能全部都釋放。這20萬噸多晶硅入場,似乎成了一個謎。
9月28日,合盛硅業在投資者關系活動表中稱,公司子公司中部合盛在新疆烏魯木齊產業園區建設的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的主要生產裝置已于近期試車。
考慮到甘泉堡項目,也就是中部合盛20萬噸投產一再延期,今年4月30日開工的東部合盛20萬噸項目能否如期在2024年一季度投產也需打個問號了。
據最新消息,10月14日,合盛硅業光伏全產業鏈全線貫通及組件下線儀式舉行。
儀式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原會長趙家生與合盛硅業董事長羅立國共同上臺為合盛硅業首片N型TOPCon單晶高效雙玻組件揭幕,標志園區全線貫通及產品正式下線。
另據大全能源10月30日公告,受市場環境、供需關系等客觀因素以及公司實際建設進度的影響,決定將全資子公司二期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4年第二季度。
分析認為,多晶硅環節的產能過剩,價格下跌,可能打消了新玩家的積極性。在多晶硅價格跌至8-9萬元/噸,甚至6萬元/噸的低點,對于將成本控制在4萬元/噸以下的通威、協鑫、大全等廠商來說,還有利潤可圖,但對以8-10億元/萬噸初始投資成本進來的新廠商來說,利潤空間可能有限。
還有一點是,在近年硅料牛市中,下游的硅片、電池片、組件廠商大多通過長單的方式鎖定了硅料,都建有自己的“朋友圈”,且硅料執行月度議價,隨行就市,新進廠商還面臨開發客戶的難題。
舉例來說,按照當時簽約的價格,僅在2022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協鑫科技、新特能源宣布的硅料長單銷售已超300萬噸。按照當時市場價格測算,這些硅料長單預計金額為8328.73億元。
項目開工也好,投產也罷,不能說停就停,產品跌價還不好賣,項目延期開工、延期投產對新玩家而言,可能是主動應對當前硅料價格調整的更好選擇。
目前,市場環境已經明顯發生變化,光伏裝機一增再增,前9月創出129GW歷史新高,可光伏組件一跌再跌,P型組件招標價格已破1元/瓦,這表明由供給端產能過剩引發的價格戰已經開打,新一輪行業大洗牌已經開始了,從硅料到硅片,從電池片到組件,各個環節都不會太輕松。
原文標題:新玩家上馬多晶硅項目,何以命運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