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Fraunhofer ISE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種針對大型發電廠的新型中壓組串式逆變器。
該研究機構聲稱,這一概念在組串式逆變器領域屬世界首創,它采用碳化硅半導體,可將250kVA的輸出電壓提高到1500V,并有可能為大幅節省電纜等系統組件的成本鋪平道路。
Fraunhofer ISE的中壓組串逆變器有望降低光伏系統成本
Fraunhofer ISE在一份此次發布的聲明中表示:"現代光伏組串式逆變器的輸出電壓在400VAC到800VAC之間。雖然電站產量在穩步增長,但電壓卻一直沒有提高。原因有二:首先,以硅半導體為基礎制造高效緊湊型逆變器是一項挑戰。其次,目前還沒有僅涵蓋低壓(最大1500Vdc/1000Vdc)的光伏專用標準。"
在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BMWK)資助的所謂MS LeiKra項目中,Fraunhofer ISE與西門子和Sumida合作開發了一種逆變器,可將250kVA輸出電壓提高到中壓(1500V)。
公司表示,這一成果的核心是采用了碳化硅半導體,這種半導體具有更高的阻斷電壓。這種逆變器還采用了更高效的熱管冷卻概念,從而減少了所需的鋁用量。
更低的系統成本
提高電壓還有助于減少其他資源的使用,尤其是銅。根據Fraunhofer ISE的數據,在典型的800Vac輸出電壓下,250kVA組串式逆變器所需的電纜橫截面為120平方毫米;而在更高電壓下,電纜橫截面可減至35平方毫米,每千米電纜最多可減少700千克銅耗量。
更高的電壓意味著更小的電纜和更低的銅耗量
"我們的資源分析表明,從中期來看,能源系統的電氣化將導致銅的稀缺。增加電壓可以節省寶貴的資源?!?/p>
項目團隊已成功地將新型逆變器連接到中壓電網,目前正在尋找太陽能電站開發商和電網運營商以在現場測試這一新概念。
在開發新技術的同時,項目團隊還開始制定新的中壓光伏專用標準。目前的標準僅涵蓋低電壓。